你的健康有我守护丨新年礼物 是一封特别的感谢信
“新年迎来重生,这份对医生的感激,医患真情的弘扬值得我们传递给更多人。”37岁的市民金女士,望着躺在病床上一切从“零”学起的丈夫,依然充满信心。近日,患者家属金女士将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创作的文言书法作品,亲自送到了救治丈夫的我院多个科室和医生手中。这背后是患者严重车祸后一百多天的抢救,有惊心动魄,更充满了暖心和正能量。正是医生的职业付出和来自患者的坚定信任,给无数病患带来了正能量与希望。
事件
一份最厚重有文化感的感恩
2021年12月,在本部急诊科、肝胆胰外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病区外,五大件精心原创、装裱的文言书法作品作为感谢信,由金女士亲手交至每一位医生手中。医者仁心,为表达感谢向医院赠送锦旗、鲜花、手写感谢信等,还算常见,但这样五幅大尺寸装裱书法作品,被一起“搬”到医院,尤其细看其中言语文字是有历史韵味的文言文,也着实引发了关注,被医护人员和患者们誉为“最有文化味的感谢信”。
“我老公发生了严重车祸,他的生命是一位位市立医院的医生从死神手中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抢救回来的,所以我很感激每一位医生。”这幅长170厘米、宽40厘米的书法作品,是送给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外科的,其中写道:“入院三月有余,救命之恩虽欲结草衔环仍无以为报,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盖医之为道,续斯人之命,下天地生生之德……”而另外赠送给急诊科、肝胆胰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感谢信,虽然只有短短28字“利济尘世之仁心,杏林春暖之圣德,复起虢子之神技,续命复生之重恩”,但每一句都有历史典故出处。
从去年10月底起,每天晚上从医院照料完丈夫,又陪伴两个孩子睡觉后,金女士都会在书桌旁坐下来,静心地想,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医生们救治自己丈夫的感谢,于是她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反复创作修改,最后请书法家誊写、装裱,终于亲手交到了医院和医生们手中,圆了自己和全家的一个心愿。
讲述
一段三个月抢救危重的担当
面对这样厚重的感谢信,不禁令人疑惑,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种“续命复生”之恩?金女士向记者回忆了整个过程。原来,患者于先生也是一位医生,去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在工作完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于先生被急救车迅速送往了我院本部,整个急诊医护团队非常有经验地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各种检查。在拍了脑部CT、患者全身多处挫裂伤等情况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脾脏破裂大出血,必须立刻进行切脾手术。于先生被送往了肝胆胰外科,丁明辉医生为他成功进行切脾手术,整个手术期间,患者整整输血5000ml。手术后当晚,于先生住进了ICU,然而,在门外焦急等待的金女士却等到了更令人难过的消息。
“第二天凌晨,他在ICU内出现了不好的症状,医生怀疑是颅脑情况。”金女士告诉记者,随后ICU立刻联系了脑科中心神经外科,早上6点多,神经外科的宋建军医生得知后便立即赶到了医院。当天上午,于先生又被第二次推上手术台,进行颅内水肿清除等手术。
此时,在等候区的金女士控制着眼泪,强迫自己忐忑的心冷静下来。因为手术刚开始,她就被叫到了手术窗口。“医生给我分析了病情,严重得超乎想象,把每一种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一一告知了我。”即使做完手术也有植物人的可能,甚至会有在手术中出血不止等最坏的结果。面对这样的抉择,她没有人商量,也没有时间犹豫,当看到神经外科梅林医生、宋建军医生等医护团队坚定的身影,她决定完全信任医生,“我选择相信,相信我的丈夫,他还那么年轻;我更相信医生们,也是他们的坚定、责任和担当,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抢救!”
40分钟、90分钟……金女士一次次被叫往手术窗口区,幸运的是,每次都是令人有一点点欣慰的好消息。终于,历经顺利的两侧开颅手术,丈夫暂时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然而,接下来的三个月,仍是在家人的紧张担忧、医生的一丝不苟中度过的,患者面前还有水肿关、感染关、呼吸关等一个个能随时夺走生命的“恶魔”。“幸运的是,他身边有这么多仁心仁术、尽职尽责、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天使。”金女士说。
期待
一个传承医患正能量的心愿
“颅脑手术后,先住进了ICU,当时他的管床大夫是李会主任,他无时无刻不在精心地进行监护、照料,就像家人一样,整个医护团队似乎都没有休息日,每天都尽职尽责守在每一个患者的床前。”金女士告诉记者,去年9月下旬,于先生终于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神经外科,但复杂的病情让他仍然随时处在危险中。
“印象深刻的是,神经外科梅林主任一天会过来好几次,亲自为他吸痰。”金女士很感动,随后到来的国庆假期,7天时间宋建军医生来看了患者17趟。“不管是在值班,还是在家休息,每当护士向医生团队反映患者的一点小波动时,医生就会很快赶到,我数过,仅宋主任,7天17趟。还有谭守刚医生……”金女士由衷地觉得,正是医护团队们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在平常护理的亲力亲为,才有了老公的今天。去年12月,于先生达到出院标准,随后他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一切都在慢慢好转。
金女士从事教培行业,教书育人的她面对救丈夫于危难的医生们,此时却“词穷”了。她坦言,自己是从去年10月底起,就开始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感谢。最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经过反复修改,她写出了这样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希望将来人们在看到时,会想要去了解背后有怎样一个故事,怎样一群为挽救生命而不懈努力的团队。医务人员把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精神永远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而患者们更应该坚信医患同心,医生与患者、家属们始终是站在同一战线上,他们始终在为挽救生命而拼尽全力。”金女士觉得,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医务人员和患者中的一个个体,希望这些书法作品彰显和传播的是医患间的美好情感,传递医患关系的正能量。
对话
医患同心 团队协作共同创造生命奇迹
“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每面临一个病患,我们想到的就是怎样尽力地挽救生命、最大程度地恢复健康。”我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外科梅林主任医师作为救治于先生的医疗组组长接受了采访。梅林介绍,这位患者情况非常复杂和严重,在经过急诊检查处理、肝胆胰外科手术后,又发现重度颅脑伤,经历了两侧颅骨减压、清除血中的颅脑手术,又进行了一次颅骨修补、积水引流的手术,虽然手术都比较顺利成功,但术后仍然面临高热、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威胁,直到2021年10月底、术后一个多月才算是勉强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梅林主任医师每天亲力亲为给患者吸痰,宋建军副主任医师7天假期来看了17趟……这些都让家属感动万分。对此梅林解释:“面对病人这种特殊情况,医疗团队每个人都必须要靠上。”原来,患者上了呼吸机后,因为情况太复杂,原有的十几个参数、每个细节流程都要一一调整,所以任何细节问题,他都会亲自去做,不管中午还是凌晨。“周末或假期,医疗小组专家都会轮着值班,就怕哪个地方接不上,松一下劲儿病人就前功尽弃。”
“患者家属珍贵的书法作品,传递了患者的感激之情,诠释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深深情意。”梅林感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应急诊治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复杂伤情病情的患者得以得到救治。这考验的一是医疗设备、手术手段的先进,二是科学的调度能力、训练有素的多学科配合能力和整体应急抢救水平。救治这名患者过程中,除了神经外科、肝胆胰外科、ICU、急诊室等,还有化验室、输血科、护理、麻醉、器械等所有团队紧密配合,才实现了救治成功。“我们用最好的医疗手段、最好的信念和判断,就是希望有个好结果。”接下来,患者还将继续在我院神经外科康复团队的帮助下,针对站立康复等进行专门的进一步康复,盼望新年有新的好成果。
内容/来源于青岛早报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张小青 姬伟
往期精选
◆ 世界首例!青岛市市立医院邵乐平教授团队成功诊断罕见肾病—— “模拟狼疮性肾炎”重链沉积病◆ 宋宋漫健康丨爱眼护眼清晰世界◆ 食管壁内挖“隧道” 打通紧闭的贲门◆ 儿童哮喘:家长“长治”,孩子方能“久安”◆ “顾”家营养餐丨冬天“骨头脆” 想要骨骼强健,你吃对了吗?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